海內外名家聚首“戲窩子”泉州 暢論戲曲傳承創新之道

          2016-10-14 11:32:05 來源: 泉州晚報

          0瀏覽 評論0

          海內外名家聚首

          廖奔 (陳曉東 攝)

          ——福建省藝術指導委員會成員、一級編劇林瑞武

          許多劇種在傳承過程中,技術和技藝有保留,但喪失了原來的煙火氣。我認為,要尊重戲曲本身的民間本位和地方本位,提倡方言,因為方言是戲曲的基礎。我們呼吁戲曲母語,這是一個文化自信的問題,對地方方言、地方音樂腔調的自信。

          ——福建省藝術研究院戲劇創作研究室主任方李珍

          福建的戲曲劇種有明顯的優點,也有明顯的弱勢。為此,我們一要保持劇種的個性;二要保全劇種的多元性和豐富性;三要尊重劇種在動態發展過程中自身的規律,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走向,在這個前提下保護和搶救;四要講求劇種個性,避免矯枉過正。

          ——福建省藝術研究院藝術理論研究室主任王曉珊

          談文化營銷 掌握戲曲通路 找回流失觀眾

          在找回流失的觀眾探討中,臺灣的“好戲開鑼”、“春藝尬戲”文化策略發揮了明顯作用。“好戲開鑼”主要是歌仔戲和廟方、贊助企業合作,重新打造廟會劇場。對于這樣的活動,劇團如果想有作為,就會珍惜機會提升自己,比如說和廟方聯絡,學習和媒體聯系,把人脈資源整合起來,慢慢就掌握了地方的戲曲通路。春天藝術節是一個由高雄政府搭臺的藝術節,從高雄眾多的歌仔戲劇團中選拔優異的劇團。這個活動開展5年了,很多觀眾愿意去買票看戲,形成了一個文化品牌,達到了“行銷城市”的目的。

          ——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、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蔡欣欣

          保護和發展傳統的舞臺藝術,一是要發揮媒體的宣傳作用,讓年輕人了解傳統舞臺的優點而不離開它。我們跟旅游結合宣傳,介紹表演地址,定期表演節目,營造傳統文化旅游的持續熱潮。二是培訓傳統戲劇演員,提高各個藝術學校表演班的藝術教學質量,鍛造年輕人對戲曲工作的熱愛和舞臺本領,同時把戲劇舞臺引入高中。三是定期開展戲劇展演、文藝活動,擴大影響。

          ——越南國家大戲院導演、人民藝術家陳俊海

          談劇團改革 讓劇團真正成為市場競爭主體

          深化劇團體制改革,文化主管部門要放權:一是藝術生產自主權,讓劇團真正成為藝術生產的實體、市場競爭的主體;二是人才使用的自主權;三是分配自主權,對于自己的演職人員,通過合同確立勞資分配關系,然后再給予獎勵;四是撥款必須改革,可以改為按照項目申請撥款,可以改為購買演出撥款等等,讓我們的劇團能夠獲得經濟支持的權力;五是有宣傳推銷的自主權,而且劇團要重視自身的藝術產品的營銷。

          ——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、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康式昭

          談創新發展 不忘根基 根深才能樹大

          對于戲曲自身而言,首先必須保證DNA的純正,才有了延續下去的可能性與必要性。戲曲傳統之中,本身就蘊含著創新的豐富因素。如果從地方戲曲的豐富傳統中,挖掘、整理、改編那些適合今天演出的內容,本身就是創新。

          ——中國文化報社副總編輯徐漣

          我們的戲曲應該能夠跟隨時代,至少和時代同步推進。戲曲行業在整個文化中屬于稀缺的品種。在商業社會,我們只要把每一個戲曲元素都作為稀缺的因素去打造、包裝,弄成一個限量版,我覺得戲曲還是應該有這樣的可能性。

          ——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劉彥君

          傳承首先是意識上的。我就是要另起爐灶的心態是要不得的,既對我們的前人不尊重,也是一種不自信。傳承第二點是要有實質性,要有導向、有舉措。現在有能力創,能創出好戲就做,沒有能力就翻翻家底,把自己家里的東西整理一下,也不失為非常好的舉措。

          ——《中國戲劇》雜志社主編賡續華

          創新不忘根基,只有根深才能樹大。戲曲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藝術樣式,而這種傳統正在出現代際遞減的過程,老祖宗的活越傳越少。如果我們不好好地學習傳承,戲曲的傳統最后還是命懸一線,這個改變需要在座共同的努力。

          ——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、上海市文廣局原副局長毛時安

          語言是表達靈魂、人性的,有內容的,我們是要用高超的技巧把對人、對人生的理解表達出來,但語言的能力在退化,我希望看到更多好的傳統戲。我支持創新,盡管大膽創新,因為只要老宅子還在,宅基地還在,外面打不贏就退回來修身養性再出去打,有一個根基。

          ——湖北省文化廳原巡視員、一級編劇沈虹光

          沒有繼承就沒有創新,因為繼承創新是一點都不矛盾的。如果要繼承得原汁原味,這也是偽命題,一代一代傳下來,每一個演員都有自己的個性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藝術,都在不斷地創新,所以在繼承中不知不覺地創新了,這才是真正的創新。

          ——泉州市政協原副主席、劇作家王仁杰

          面對創新這個大課題,應該留一份堅守、留一份清醒。創新的目的首先是為了豐富自身的表現手法,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能力,絕不能在創新的旗幟下,對劇種進行革命性的改造。在選擇吸納其他劇種、其他品種的藝術手法、表現手段時,在選擇創新劇目的題材、體裁時,都須考慮“創新”的結果是否會導致對本劇種風格特色和獨特審美價值的弱化或變異。

          ——泉州市木偶劇團名譽團長、一級編劇王景賢

          當傳統變成單一的復制舊事物,就會變成僵化、沒有血肉的工藝品。因此,我們要展現的傳統藝術,也應是時下最當代的藝術,創作不僅跨越地理邊界,而且跨越思想邊界的作品。藝術家們要有發明和發展的勇氣和決心,開創新的前所未有的作品。

          ——法國亞眠大學教授、戲劇導演盧卡斯·漢柏

          閩臺血濃于水,在藝術文化領域,從福建傳到臺灣,尤其是從閩南傳到臺灣的戲曲非常多。閩臺地方戲曲的維護與發揚,個人、政府、企業要共同努力,對創新要加以思考。創新,要扎根傳統,然后創新。我們要強化戲曲的故事情節,引人入勝,呈現我們的戲曲思想。演員中心劇場對于中國戲曲的表演來說是最主體的。

          ——臺灣世新大學講座教授、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曾永義

          談對外傳播 戲曲走出國門要注重推廣

          中國戲曲以其原汁原味、成熟老練的藝術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非華人觀眾。福建地方戲可以向昆曲和京劇學習對外傳播之道。方法之一是書面推介和傳播,將劇目翻譯、推介給西方。福建省是戲劇大省,學者和演藝界要合作,做出英語宣傳精品。翻譯時,要微觀,越具體越有助于西方人了解本劇種的戲究竟是什么樣。方法之二是邀請國外的學者到我們這里來研究,寫成論文。方法之三是真人演出走出國門,當然網絡傳播也很重要。

          ——北美中國口傳暨表演文學國際研究會會長都文偉

          在海外推動傳統戲曲的傳承和發展困難重重。擔任戲曲學院的院長,我們的任務是培養觀眾。我們每年要去60所中小學教課,一周教十個小時,教了一年把一出戲排出來。后來我們應邀與中國院團合作,帶著中國院團走出去。當我帶團出國的時候,這四個組成部分必須在里面:第一是演講,這些專題演講能夠引導觀眾去看戲;第二是一定要有和觀眾交流的機會;第三是參與活動的團體必須寫報道共享;第四是影像記錄,通過電腦科技的世界傳播,中國的院團網站做得好的不多。

          本文來自:http://www.e1mgy15.cn/qznews/2016/1014/462921.html

          [責任編輯:林春婷]

          相關閱讀

          泉州市首部公安題材系列情景劇《鯉城警事》開播

          泉州市首部公安題材系列情景劇《鯉城警事》開播

          昨日下午,鯉城區委政法委、鯉城公安分局、鯉城區掃黑辦等單位主辦的鯉城區掃黑除惡主題宣傳暨系列...更多

          2018-09-28 08:33:03

         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發出預警:刷短視頻消遣 小心詐

          時下許多人喜歡的消遣方式是刷短視頻,各大短視頻平臺聚集了大量的人氣和流量,平臺的開放性特點,...更多

          2019-05-21 23:27:48

          泉州市領導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專題培訓班開班

          泉州市委于5月20日—24日舉辦泉州市領導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專題培訓班。昨日,市委書記康濤參加培訓班...更多

          2019-05-21 08:00:34

          泉州體育產業發展強勁 規上企業去年實現產值約30

          2018年泉州體育產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,全市體育用品生產企業超過4000家,規上企業實現產值約3050億...更多

          2019-05-21 07:59:59

          泉州棚戶區改造實現“開門紅” 一季度基本建成29

          根據《2019年棚戶區改造工作方案》,今年全市計劃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25個、20836套,基本建成(含往...更多

          2019-05-07 10:11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