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晉江經驗”系列報道:縣域經濟 力爭涌現“更多的晉江”

          2018-07-24 08:40:47 來源: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:林春婷

          0瀏覽 評論0

          “晉江經驗”系列報道之六

          縣域經濟 力爭涌現“更多的晉江”

          “縣域經濟是全省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縣域經濟發展不快,全省經濟也不可能有大的發展。如果福建在近幾年內能夠涌現10個或者更多的晉江這樣的縣市,全省經濟發展必然會實現一個新的跨越。”基于這樣的思考與期望,2002年10月,時任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繼在《人民日報》上發表《研究借鑒晉江經驗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》一文后,又在《福建日報》發表了《研究借鑒晉江經驗 加快構建三條戰略通道》的文章。

          “更多的晉江”,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,也是近年來泉州的生動實踐。□“晉江經驗”專題報道組

          石獅將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為最大的支柱產業,深耕“東方米蘭”計劃,去年紡織服裝業實現產值528.7億元。 (陳小陽 攝)

          晉江樣板創造七大集群

          美國經濟學家斯科特認為,在當今世界經濟版圖上,由于大量產業集群的存在,形成了色彩斑斕、塊狀明顯的“經濟馬賽克”,世界財富的絕大多數都是在這些塊狀區域內被創造出來的。誠然,晉江就是這些“經濟馬賽克”中的一塊。

          在晉江,這樣的“經濟馬賽克”,同樣由一個個小方塊組成。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,利用僑鄉特有的優勢,晉江在探索中,逐步形成了外向型經濟和“一村一品、一鎮一業”的產業格局——食品業在晉江市區風生水起,紡織鞋服業在晉南安營扎寨,陶瓷石材在晉西引領風騷,制傘業在東石落地生根,玩具業在安海枝繁葉茂……遍地開花的特色產業,創造了經濟總量平均三年翻一番的晉江奇跡,相當于每三年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再造一個晉江。

          以晉江名頭最響的鞋服為例,許多至今耳熟能詳的鞋服品牌發端于此、集聚成群。那段時光,英雄出少年。丁世忠率領安踏在如火如荼的造鞋大潮中奮起直追,1999年幾乎傾盡全年利潤開創“央視+明星”的品牌模式,聘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孔令輝代言并在央視投放廣告,一句“我選擇,我喜歡”風靡全國、一炮而紅,成為晉江“新鞋王”。服裝領域赫赫有名的洪肇設同樣在品牌之路上放手一搏,在1998年的十三屆亞運會上,柒牌服裝就已是中國隊禮服的贊助商;2003年,著名演員李連杰成為形象代言人,伴隨著“每一位男人都應該有一件中華立領”“重要時刻,我只穿中華立領”的廣告口號,柒牌家喻戶曉,在國內男裝品牌市場中大放異彩。歷經“有品無牌”到“貼牌代工”,再到“自主品牌”三階段質的躍遷,361°、貴人鳥、利郎等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逐漸叫響,形成完整的鞋服產業鏈條,享譽全國。時至今日,晉江運動鞋服產業已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2件、中國名牌產品13項、福建省著名商標132件、福建省名牌產品35項,當之無愧為“中國鞋都”、全國唯一的“運動鞋服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”。

          “香甜”則是這座城市的另一番滋味,食品飲料集群在此風生水起。發端于晉江安海鎮一個小鄉村的國內休閑食品領軍者盼盼食品,與美國白宮前首席糕點長羅蘭·梅尼耶合作推出明星西式糕點,掀起甜心風暴;主導果凍生產的親親、雅客等企業始終高居果凍品牌市場占有率前列……正是這樣一批操刀“甜蜜”事業的知名企業和糖果、果凍、膨化、烘焙、蜜餞、炒貨、紫菜、水產品、調味品、果蔬加工、罐頭等數百種休閑食品,將晉江一舉締造成中國食品工業強市。

          改革開放以來,走特色縣域經濟發展的道路,晉江已形成了紡織服裝和制鞋兩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,和建材陶瓷、食品飲料、紙制品、裝備制造、化纖等5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,集“中國品牌之都”“世界茄克之都”“國家體育產業基地”“中國紡織產業基地”“中國拉鏈之都”“中國傘都”等稱號于一身,多種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第一。

          在2017年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中,晉江、石獅、南安、惠安、安溪在列,占到福建全省六個上榜席位中的五個。(陳小陽 攝)

          全國百強縣泉州占其五

          斗轉星移,以晉江為發展標桿,身懷特色縣域經濟絕技的板塊,在泉州“星火燎原”。

          致力于邁向“福建山區第一縣”的安溪,一度是全省國定貧困縣,但借鑒“晉江經驗”的縣域實踐,當地把“茶”作為縣域經濟的突破口。近10年來,這一聲名顯赫的茶鄉持續居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、茶業總產值躍升至160億元。“安溪鐵觀音”更是在百茶之中殺出重圍,連續三年獨占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鰲頭。不甘“唯茶是農”“一茶獨大”,這些年,安溪還致力于做“無中生有”的事。它的新身份是以EC產業園、光電產業園、湖里園和思明園等現代專業園區為基石,世界最大植物工廠、華東南最大的高可用數據中心、蘋果和微軟配件供應產地等科技前沿加持,催生而出的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大攤子,遠遠超出人們對山區縣的想象。2017年,安溪縣域綜合實力提升至全國百強縣第65位、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第25位。后起之秀,如今一騎絕塵。

          “安溪鐵觀音”連續三年獨占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鰲頭(劉伯怡 攝)

          與晉江筋骨相連的石獅,將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為最大的支柱產業。“閩派”服裝發端于此,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,涵蓋原材料、紡織、漂染、成衣加工、輔料、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的紡織服裝完整產業鏈成形成勢,3500多家紡織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集聚,利郎、九牧王、七匹狼、勁霸、柒牌等品牌借力這個聞名全國的貿易市場聲名鵲起。僅去年一年,石獅紡織服裝業就完成產值528.7億元,占當地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。“中國休閑服裝名城”“全國紡織產業模范集群”等屢見不鮮,“東方米蘭”之愿未來可期。

          在晉江的另一側,顧家的南安人一心琢磨建材家居,于磐石之中“鑿”出全國著名的建材之鄉。當今亞洲最大的石材集散地和國內水暖衛浴重要產區坐落于此,石材陶瓷、水暖廚衛、五金安防等產業在國內外別有一番影響力。近年來,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敢于革故鼎新的南安人更是積極探索出一條跨界聯盟、抱團發展的“泛家居”產業轉型升級之路。短短兩三年,石材、水暖潔具、廚衛、家具和居家用品,以及物流配送、電商平臺等各環節融合互動,加盟成員達上千家,產業年產值超900億元,一路直逼千億元大關。

          向東向海而望,惠安以其獨特的石雕技藝和優良的石雕產品名揚海內外,一批技藝卓越的雕刻工藝大師成就“石雕之鄉”的美譽;泉港、泉惠石化園區在過去的茫茫荒灘中架上聯合石化、中化泉州“兩桶油”,海面升騰起一條由銀色煉塔和蜿蜒管線組成的“石化巨龍”,奠定全市煉油能力2600萬噸、乙烯120萬噸的石化產業絕對實力,世界級的石化基地正在步步崛起。

          永春“香味”裊裊不絕,國內市場銷售覆蓋率高達八成以上。(姚德純 攝)

          在永春,一根香撬動大產業。300多年前,古代“海上絲綢之路”帶來的篾香技藝在此流傳、發展,如今又循著21世紀“海上絲綢之路”反哺故地。去年,這一“中國香都”的香產業產值達到60億元,全縣制香企業296家,制香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。永春“香味”裊裊不絕,國內市場銷售覆蓋率高達八成以上,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,每3根香里就有1根產自永春。

          “一塊‘瓷飯碗’,養活一縣人”是對“世界陶瓷之都”德化縣域核心競爭力最生動的形容。去年,小小山區縣的陶瓷產值達228億元,增長14.5%。今年開春,已傲立世界瓷壇數百年之久、中國瓷器代表作的“中國白”再出發,德化提出做精出口工藝瓷、做大日用家居瓷、做強大師工藝瓷的發展路徑,將陶瓷這一看家產業目標鎖定至2022年產值突破500億元。

          ……

          縣域的能量給泉州經濟帶來了質的變化,如今,約50個國字號區域品牌基本勾勒出泉州的集群版圖,涵蓋了“中國鞋都”“中國茶都”“中國瓷都”“中國烏龍茶之鄉”“國家微波通信產業基地”“中國民間工藝品之都”“中國水暖城”“中國藤鐵工藝之鄉”“中國雕藝城”“中國石材城”“中國石油化工園區”等稱號,形成了茂盛的產業森林。在2017年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中,晉江、石獅、南安、惠安、安溪一一亮相,占到了福建全省六個上榜席位中的五個。

          縣域經濟總量 占全市經濟八成份額

          泉州經濟持續爬坡過坎、角逐進位的當下,這一把“星火”的迭代升級,不僅在于更廣泛,更在于不斷呼喚出發展的新動能、新引擎。

          難能可貴的是,各縣域經濟絕非“單打獨斗”,而是彼此連接、互動,逐漸生成一個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圈。惠安的石雕工藝投入南安“泛家居”懷抱,“你生產、我營銷”“老手藝、新設計”,更高端的建材家居產品不斷引領消費升級;泉港做大做強上游石化產業鏈,源源不斷地向晉江、石獅等地下游紡織鞋服企業提供化纖、聚酯纖維等原材料;茶鄉采摘的鐵觀音浸潤在德化匠心制作的瓷具中,二者聯姻邂逅茶器之美,與安溪連續九年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遙相呼應的是,全國八成以上陶瓷茶具產自德化……

          德化縣去年陶瓷產值達228億元(王雙季 攝)

          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。放眼大泉州,縣域經濟總量已占全市經濟總量80%。因有遍地開花的縣域經濟融合滋養,20多個特色產業集群在泉州萌芽、破土、壯大,以紡織服裝、鞋業、石油化工、機械裝備、建材家居、食品六大千億產業集群為引領,構筑起一艘行穩致遠的經濟航母,支撐泉州連續19年穩坐全省經濟總量頭把交椅。

          向著更高標準邁進,眼下,各縣域經濟板塊正亮出新目標——晉江開啟世界中學生運動會“晉江時間”,以賽促產、以賽興城、以賽惠民,奏響從中國鞋都向中國體育名城躍升的進行曲;南安喊出“打造全國最強‘泛家居’產業聯盟”的豪言壯語,力求運用新型商業模式在國際貿易中形成他人搬不走的競爭優勢;石獅重塑“實業精神”,深耕“東方米蘭”計劃,致力打造整體水平較高的中小企業示范集群,在主要產品領域掌握國際標準、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話語權;惠安以龍頭帶動,優化產業布局,向國家級石化園區和世界雕藝藝術之巔同步挺進;安溪一肩挑起趕超跨越生力軍的重任,許下躋身“全市發展第一方陣、全省山區第一縣、全國縣域經濟五十強”的美好愿景……

          參與評論

          圖片新聞

          視覺美圖